网站导航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OB真人《中国妇女报》关注我市婚俗改革:“明制集体婚礼”刮起节俭浪漫风日期:2025-01-12 13:39:50

  OB真人11月28日,《中国妇女报》在第三版“妇女工作”上刊登了《明制集体婚礼”刮起节俭浪漫风——广西柳州多措并举深化婚俗改革》的文章,报道我市积极响应国家推进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号召,深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公益集体婚礼等婚俗改革实践取得的成效。

  工业龙城,网红柳州。近年来,在螺蛳粉、“剁椒鱼头”新能源小车的加持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愈发火爆出圈。漫步柳江河畔,花红柳绿,如果时间合适,还可能邂逅当地举办的明制集体婚礼,传统婚俗在开放包容的传承中凸显文化张力,引领婚恋文明新风。

  家在柳州市城中区的李莹莹、龙飞夫妇珍藏着一本相册,里面记录着5年前他俩参加明制集体婚礼的精彩瞬间。

  李莹莹说,那年结婚原本打算穿婚纱进行西式婚礼,“在民政局登记结婚时,得知有中国传统风格的集体婚礼,就迫不及待报名参加了。”

  2019年,柳州市整合柳江沿岸重要的历史、文化、旅游等区域及空间设施,大力打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柳江文化带。城中区妇联联合民政、宣传、文旅等部门,创新推行“传统文化+集体婚礼”服务模式,合办公益活动性质的明制集体婚礼。

  柳江是柳州人的母亲河,绿水抱城。坐落在柳江边的东门城楼,是广西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城门楼。在东门城楼举办明制婚礼,是一场穿越历史时空的文化盛宴。

  柳州明制集体婚礼参照《礼记》《大明会典》等典籍。随着司仪宣布仪式开始,新人身着明制传统婚服,伴随着古乐,沿着红毯缓缓走出东门。随后,敬香、遮面、亲迎、行对拜礼、给父母敬茶等环节逐一体验。

  简约、喜庆、庄重的婚礼仪式给现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OB真人,也让更多年轻人从传统婚俗和礼仪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向全社会倡导婚事新办、喜事简办,树立文明节俭的新婚育观。

  截至目前,柳州明制集体婚礼已举办五届,为200余对新人提供中式颁证服务。

  “主办单位不仅提供传统服饰、化妆造型,还制定了周详的婚礼方案。我跟夫人还一起写下了新家庭的家风家训家教。”参加过集体婚礼的新人表示,这是一场意义非凡的仪式,既古典浪漫又省钱省心。

  “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大,婚姻矛盾时有发生。”柳州市城中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一名负责人看着当地结婚、离婚两组数据的对比,有点着急。如何引导民众尊重婚姻、增进和谐,是个社会课题。

  “他执意要离婚,我不想离,家里人都劝不住,只能请妇联帮帮忙!”不久前,“90后”二孩妈妈徐某一手抱着孩子,一边抹着眼泪,来到文源社区“惜缘”工作室哭诉。

  原来,徐某和丈夫结婚4年,育有两个儿子。但自从徐某生了二胎后,婆婆因为没有时间帮忙带小孩,致使婆媳关系恶化,夹在中间的男方执意要离婚。

  社区妇联干部喻南在了解具体情况后,与社工站的社工一起,分开对夫妻二人进行疏导、劝解,使两人能静下心来从对方的角度理解、解决问题。

  近年来,城中区各级妇联依托社区建立“惜缘”工作室,深化拓展婚姻家庭调解服务范围,推动婚姻家庭辅导形成“婚前教育、婚内咨询、婚姻危机干预、夫妻相处、亲子沟通”婚姻家庭全覆盖咨询服务模式。

  此外,城中区妇联还开通“婚姻家庭咨询服务热线”“智慧成长课堂”,线上线下为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婚姻情感咨询,并建立“妇干+志愿者+专业社工”模式,通过共同介入、一对一个案指导、社区宣讲等形式,将专业理论和榜样模范的经验结合起来,努力减少婚姻家庭矛盾。2023年,“惜缘”工作室共开展婚前课堂15场次,服务200多位新人。

  “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携手同行,共同塑造良好的家庭风气,让良好家风代代相传。”近日,城中区妇联主席喻萍在婚姻登记处给一对新婚夫妻赠送一份新婚礼物——家风家训书籍,祝福新人生活幸福。

  喻萍介绍,城中区妇联持续开展“新婚登记伴手礼”计划,为婚登新人赠送家风家训书籍,同时开展“零彩礼、倡新风”倡议签名活动,使婚俗新风、健康家风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自觉行为和主流选择。

  在家庭工作阵地,城中区妇联每年开展“最美家庭”评选,宣传“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责任担当、互敬互爱”的婚姻理念;持续推进乡村“家风牌匾进村屯”活动,环江、柳东多个村屯实现亮牌引领风尚;深入开展婚姻家庭大讲堂社区巡讲、“桂姐姐”宣讲进社区、机关活动,宣传正面典型,推动健康文明家风建设。2023年,城中区妇联系统累计开展各类家庭家教家风讲座30余场次,辐射近500个家庭。

  原标题:《《中国妇女报》关注我市婚俗改革:“明制集体婚礼”刮起节俭浪漫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